时事热点:实拍全国各地民俗迎元宵,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
今天小编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实拍全国各地民俗迎元宵,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!

正文摘要:

接下来登场的是当地传统民间灯彩——茅田花灯,花灯将舞蹈、杂技等元素融入表演中,繁复绚丽、变幻无穷。因其龙头巨大故又称为杨店高龙,是湖北省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之一,也是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。在河北石家庄,丰富多彩的非遗民俗展演让这个元宵节变得更加红火热闹。不仅如此,还有龙鼓、拉花、霸王鞭等十个极具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表演方阵沿路进行表演,为大家带来一场庆元宵的传统民俗文化盛宴。
实拍全国各地民俗迎元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,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。

央视网消息:今天(2月5日)是元宵节,这几天,中国各地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感受着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,各具特色的传统花灯也惊艳亮相,迎接元宵节的到来。

在江西吉安县敖城镇功阁村,伴随着欢快的鼓点,村里的女子舞龙队舞起九节布龙,用竹蓖编制而成的“九节龙”欢腾跳跃,喜庆又热闹。

接下来登场的是当地传统民间灯彩——茅田花灯,花灯将舞蹈、杂技等元素融入表演中,繁复绚丽、变幻无穷。

在山西太原西山城郊森林公园,20多万平方米的彩灯乐园炫目耀眼。其中,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型灯组——国泰民安灯,它有20多米高,相当于八层楼,因为它本身精美的造型,再加上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,所以吸引了很多的游客来打卡拍照。

被誉为“龙灯之乡”的湖北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,84条龙灯“开舞”,吸引了10多万人观赏。

杨店镇从南宋时期就有了正月十五“龙灯会”的民俗。因其龙头巨大故又称为杨店高龙,是湖北省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之一,也是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。

在河北石家庄,丰富多彩的非遗民俗展演让这个元宵节变得更加红火热闹。在民间花会展演上,最吸引人的就属传承千年的非遗项目红脸社火,老老少少一起脸上画上脸谱,身穿各色行头,或两人或多人进行对打表演,展现出了当地独有的民间文化艺术。不仅如此,还有龙鼓、拉花、霸王鞭等十个极具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表演方阵沿路进行表演,为大家带来一场庆元宵的传统民俗文化盛宴。

在吉林梅河口海龙湖景区,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元素的花灯展流光溢彩、璀璨夺目。此外,2万多只大红灯笼挂满枝头,在白雪皑皑间交相辉映,营造出特有的东北年味。

夜幕降临,在江苏泰州市的桃园景区,空竹舞龙、葫芦丝演奏等活动正在轮番上演,让市民游客大饱眼福。而在凤城河上,一场流光溢彩的水幕秀也正在上演。活动以天为幕、以水为台,水幕、喷泉、激光等多种色彩变换交织的光影不断呈现,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。

时事热点:实拍全国各地民俗迎元宵,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
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和绚丽的烟花,安徽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的鱼灯从村里的四面八方汇聚,6路鱼灯就像6个鱼群,你来我往地在村子里游走。大鱼灯长度7米左右,小鱼灯只有50厘米左右。大大小小的鱼灯排着长长的队伍沿着依河而建的村庄巡游嬉戏,精彩壮观。

来源: 央视网

实拍全国各地民俗迎元宵相关阅读:

江西上饶:板凳龙飞舞 热闹迎元宵

图为村民在为舞板凳龙做准备。 艾世民 摄

图为村民将板凳连接在一起。 艾世民 摄

图为村民在为舞板凳龙做准备。 艾世民 摄

图为村民敲起锣鼓、吹起唢呐,舞动着板凳龙,场面十分震撼。 艾世民 摄

2月2日晚,元宵节前夕,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石人乡,当地村民敲起锣鼓、吹起唢呐,舞动着板凳龙,场面十分热闹和震撼。“板凳龙”也称桥灯,由数十条板凳相连,每条板凳上都扎着花灯,花灯上贴有花草、树木等剪纸图案,每条板凳称为一桥。舞板凳龙是当地为庆祝元宵节的一项民俗活动,彰显团结与人丁兴旺。艾世民摄

来源: 中国新闻网

以上就是关于【实拍全国各地民俗迎元宵,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】的相关消息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

特别声明:

本文来源网络文章,作者:经济参考网,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武汉热线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武汉热线联系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kxxwx.com/8989.html

(0)
上一篇 2023年2月5日 下午5:00
下一篇 2023年2月5日 下午6:00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